11月12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在2102A会议室成功举办两场思政课教师职业发展专题讲座。本次讲座特邀熊友华、潘峻岭两位教授,围绕思政课教师研究能力提升与职业成长路径展开深入探讨,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思政课教师参加了此次培训活动。讲座内容丰富、重点突出,为高职思政课教师的专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对于推动学院思政课教学质量与科研水平的整体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熊友华教授以“思政课教师研究能提升的几点思考”为题,从四个维度系统阐述了思政课教师开展学科研究的关键要点,为在场教师带来了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价值的学术分享。

(熊友华教授讲座现场)
熊友华教授在“学科研究的基本指向”部分明确研究根基与价值坐标,强调思政课教师的学科研究必须坚守正确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这是开展一切研究工作的根本前提;在“学科研究的热点扫描”部分熊友华教授对近年来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全面扫描与深入解读。他认为,思政课教师应密切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社会发展热点问题,将其与学科研究相结合,使研究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在“学科研究的基本方法”部分熊友华教授详细介绍了思政学科研究中常用的基本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调查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等,并结合具体的研究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各种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学人奋进的成长道路”部分熊友华教授结合自身的学术经历,分享了学人奋进的成长道路。熊教授的分享让在场教师深受启发,纷纷表示将以更加积极的态度投身于学科研究之中。
潘峻岭教授以“对高职思政课教师职业成长的几点思考”为题,从教学、教研、规划三个维度,为高职思政课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行动方案。

(潘峻岭教授讲座现场)
在“教学为本:立足课堂教学”部分潘峻岭教授指出,教学是思政课教师的第一职责,课堂是思政课教师的主阵地,高职思政课教师必须坚持教学为本,立足课堂教学,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在“教研相长:突破科研瓶颈”部分潘峻岭教授提出了“教研相长”的解决思路。他认为,教学与科研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教学为科研提供了丰富的研究素材和问题来源,科研则为教学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创新的方法手段;在“科学规划:有序有力推进”部分潘峻岭教授强调,高职思政课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实现有序有力推进和持续发展。
讲座结束后,杨柯书记进行了总结。杨柯书记强调两场专题讲座内容充实、干货满满,熊友华教授和潘峻岭教授的分享既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指导,又有贴近高职实际的实践经验,让在场的思政课教师受益匪浅。希望通过本次讲座,大家对自身的研究能力提升和职业成长路径有更加清晰的认识,在今后的工作中,以两位教授的分享为指引,坚持教学为本,积极投身科研,科学规划职业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育人能力。
(供稿:张小宝 初审:王巧巧 复审:刘月华 终审:周全新 编辑:朱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