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外国语言学院走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相关协会开展调研​活动

发布日期:2025-10-29  点击量:

 为精准对接新疆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破解国际货运代理与跨境物流领域俄语人才供需匹配难题,10月23日下午,我校外国语言学院副院长余娜、应用俄语教研室副主任金莉、专业英语教研室主任崔斌及银龄教授高雅古丽·卡德尔组成专项调研团队,专程走访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际商会与兵团国际货运代理物流协会。调研活动得到协会会长唐颂华的高度重视与热情接待,双方围绕行业发展现状、人才培养路径及校企合作模式展开深度对话。

 调研伊始,余娜副院长代表学院向唐颂华会长及协会代表系统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定位、学科优势及外国语言学院的专业建设成果。她提到,学院应用俄语专业已构建“语言+职业技能”双轨培养体系,近年来累计向新疆外贸行业输送毕业生1200余人。此次走访旨在通过“零距离”对接行业协会,精准掌握企业对俄语人才的岗位能力要求,为后续课程体系优化、实践基地建设及就业合作铺路。

 唐颂华会长对调研团队的到来表示欢迎,并结合协会运营实际,详细解读了新疆国际货代与跨境物流行业的发展现状与趋势。他介绍,兵团国际商会自成立以来,始终以“协调行业资源、促进内外贸易、搭建服务平台”为核心宗旨,目前国际商会已吸纳注册会员单位300余家,涵盖外贸综合服务、国际货运代理、跨境电商等多个领域;国际货运代理物流协会则聚焦物流产业链整合,现有100多家活跃会员单位,业务网络覆盖阿拉山口、霍尔果斯等全疆重点口岸及乌鲁木齐国际陆港区、喀什经济开发区等自贸区片区。

 在谈到行业人才需求时,唐颂华会长重点强调,随着“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推进及国家向西开放战略调整,新疆作为我国连接中亚、西亚及欧洲的陆路交通枢纽,国际货代与跨境物流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近三年来,内地大型物流企业及外贸集团进驻新疆数量显著增加,企业对既掌握俄语沟通能力,又熟悉国际货运代理流程(如报关报检、单证制作、跨境运输调度)的复合型人才需求日益迫切。他举例说明,当前会员企业普遍面临“俄语人才懂语言但不懂物流操作,物流专业人才懂业务但语言不通”的困境,部分企业甚至需从疆外高薪引进双语人才,人才缺口已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针对人才培养与就业合作,唐颂华会长提出具体合作意向:一是建立“实习就业直通机制”,协会发挥平台纽带作用,根据双方需求,推荐一些会员企业作为学院定点实习基地,为应用俄语、国际货运代理专业学生提供为期3 - 6个月的岗位实习,实习考核合格者可直接录用;二是提供“实践岗位支持”,协助学院对接中国--亚欧博览会、新疆国际物流产业博览会等大型展会,为学生提供展会志愿服务、客户接待等实践机会;三是搭建“企业需求对接平台”,定期组织会员企业走进校园开展专场招聘会、职业讲座,帮助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动态与岗位要求。

 调研过程中,双方还就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议题展开热烈探讨。金莉主任提出“订单式人才培养”设想,建议由协会牵头,组织会员企业参与学院课程设计,根据企业岗位需求定制专业课程模块,学生毕业后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工作。唐颂华会长对此表示认可,并补充探讨了“职教出海”合作路径,他提到,部分会员企业已在中亚国家布局海外仓,未来可联合学院开展跨境职业培训,以交换学生的方式为企业海外员工提供俄语语言及物流业务培训服务,助力新疆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

 此次走访调研是外国语言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校企协同育人”的重要举措。通过与兵团国际商会、兵团国际货运代理物流协会的深度对接,学院不仅精准掌握了新疆国际货代与跨境物流行业的人才需求痛点,更初步搭建了“协会搭桥、校企联动”的合作框架。下一步,学院将根据调研结果,联合教研室制定课程优化方案,细化与协会及会员企业的合作细则,启动首批实习基地建设,逐步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新疆向西开放战略实施输送更多高素质双语技能人才。

 (供稿:崔斌  初审:王巧巧  复审:刘月华  终审:周全新  编辑:朱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