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传承红色基因 铸就蓝天忠魂——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赴空军新疆航空队纪念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发布日期:2025-05-23  点击量: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成效,传承好红色基因,发掘好思政教学资源,5月21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党支部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教研部党支部党员赴空军新疆航空队纪念馆开展“传承红色基因 铸就蓝天忠魂”主题党日活动。

(参观教师孙雨阳进行现场讲解)

 在纪念馆序厅,孙雨阳教师通过“五个历史坐标”展开现场讲解:1938年43名红军骨干在简陋机场学习航空技术的拓荒岁月,1949年开国大典17架战机两度飞越天安门的忠诚壮举,新时代歼-20、运-20等大国重器翱翔蓝天的强军征程,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空军全面建成世界一流空军”的战略擘画。讲解中特别呈现了馆藏文物—方槐将军的党证,泛黄纸张上“永不叛党”的誓言令在场党员肃然起敬。

 教师纷纷发表了参观心得,张小宝老师阐释了红色基因传承:翻开空军新疆航空队的历史画卷,看到的是一段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奋斗史。1938年43名“红军骨干”肩负党的重托,到新疆学习航空技术,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他们克服了文化水平低、设备简陋等重重困难,为我党培养了最早一批航空人才。凭借着坚定的信仰,他们“把忠诚写在万里蓝天”,从开国大典的受阅飞行,到为人民空军建设输送大量骨干力量,每一个足迹都闪耀着红色的光芒。

 赵梦瑶老师采用“时空对话”形式,对比了1949年开国大典周总理“飞机飞两遍”的无奈与2024年珠海航展“歼-20、运-20”集体亮相的豪迈,切实感受到了祖国的发展强大。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教育是基础,科技是动力,人才是支撑,作为思政教师,要做好德育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观教师张小宝、赵梦瑶谈参观感悟)

 吴园园老师分享了方槐的故事。方槐的党正故事展示了革命先辈的深厚友情和对党的忠诚。在艰难岁月中,党证是他们的精神支柱和信仰象征。西路军精神体现了对党的坚定追寻,成为人民空军战斗精神的起源。这些红色故事是思政教育的宝贵资源。作为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我们有责任培养党和国家的人才。应将空军新疆航空队的红色历史融入思政课堂,用这些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奋斗精神。例如,在讲授理想信念时,引导学生学习航空队员的忠诚;在讲解艰苦奋斗时,用航空队员克服困难学习飞行的事迹激励学生,强调成功需要持续努力。

 王毛毛老师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从“螺旋上升规律”角度解读人民空军战略转型的哲学启示。讲述了共和国空军的“擎天之翼”方子翼将军的故事。这位从大别山走出的红军战士,历经长征淬炼,1938年成为新疆航空队首批飞行学员。作为人民空军第一师首任师长,他于抗美援朝期间率部首创击落美军“双料王牌”戴维斯的辉煌战例,指挥年轻空军以击落击伤88架敌机的战绩震动世界,终结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从东北老航校飞行教育主任到空一师师长,他亲手培养出王海、刘玉堤等空战英雄,构建起“雪山雄鹰”到“长空利剑”的成长体系。其创建的“螺旋上升、梯次作战”战术写入空军教材,率领的“空一师”被毛主席亲笔题词“奋勇作战 甚好甚慰”。

(参观教师吴园园、王毛毛结合思政课教学谈感悟)

 在党总支委员张哲老师的带领下,全体党员面向党旗庄严宣誓,铿锵誓言与展馆内的飞机模型交相辉映,通过身临其境的党性淬炼,全体党员深刻认识到:空军新疆航空队的奋斗史诗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生动实践,更是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源头活水。学院将持续深挖红色地标教育价值,让信仰之光照亮育人征程。

 (参观教师重温入党誓词)

 (供稿:张学雄  初审:王巧巧  复审:刘月华  终审:周全新  编辑:周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