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校要闻
首页 >> 学校要闻 >> 正文

我校举办 “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专题讲座

发布日期:2021-06-03  点击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具有里程碑意义。按照学校的安排,202162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在北京路校区综合楼四楼礼堂举办了题为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专题讲座,强化师生对《民法典》的认知,引导师生深刻认识我国法治建设的重大成就,深刻认识《民法典》既是保护自身权益的法律也是全社会成员必须遵循的典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和学校青马班学员、各学院学生代表400多人聆听了讲座。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律师李旭东主讲,从编纂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民法典的形成逻辑、主要内容、亮点解析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李旭东老师首先列举了高空抛物导致意外伤害及如何保护自身权益、财产在特殊情况下的继承与分割等14个与我国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案例,引发了大家的思考,然后梳理了《民法典》形成进程,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并从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李旭东老师介绍了《民法典》的主要内容,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及附则,通篇贯穿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眼于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对公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等作出明确翔实的规定,体现了对人民权利的充分保障。

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杨柯在主持讲座时指出,民法典以民为名,以典命名,既是人民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人民的权利宣言书。要让全校师生读懂民法典、信仰民法典、遵从民法典,积极推动民法典实施,使纸面上的法律转化为社会现实中的法治。我们培养的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思政课教学中不仅仅需要让他们掌握党的理论、方针,同时更要培育他们高度的法治意识,做到知法懂法守法用法。要在思政课教学中介入生动的法律案例,引导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明确是非曲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切实担当社会职责和使命。

(撰稿:杨柯、张燕  编辑:徐长伟  审核:周全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