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思政课的最新指示批示精神,全面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提升思政课教学质量和实效性,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选派部分教师代表,于10月26日赴吐鲁番市参加了“吐鲁番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联盟启动仪式暨专家报告会”及后续的“行走的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

(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杨柯聘为吐鲁番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委员会专家)
会议伊始,张荣军教授作了题目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强国复兴建设——以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课为例》、汪勇教授作了题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夯实强国建设之基》的报告。两场报告分别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展的宏观视角,为与会者提供了丰盛的思想盛宴。我校教师认真聆听、仔细记录,并在间隙时间进行了热烈讨论。大家一致认为,专家报告提升了我们的理论认知高度,拓宽了教学研究的视野,对于今后在课堂上更好地解读国家政策、回应学生关切、增强教学的思想性和理论性大有裨益。
“行走的思政课”别开生面,创新实践教学模式。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旨在通过实地、实景、实情的教学,让思政课“活”起来、“动”起来。在组织方统一安排下,包括我校教师在内的150名思政课教师集体乘车,奔赴吐鲁番多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和鲜明地域特色的教学点进行观摩学习。

(教师们在新城西门村、坎儿井乐园观看教学展示活动)
在葡萄沟,来自高昌区第七小学的马超凤老师进行了题为“葡萄沟畔 研旅寻真”的教学展示。她巧妙地将葡萄种植的历史、绿洲农业的智慧、各民族共同开发建设吐鲁番的故事融入教学,引导小学生们在欣赏美景、体验民俗的同时,感悟劳动人民的创造精神和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
在坎儿井乐园,高昌区第八小学的胡热西单丽·吐尔逊老师以“探秘生命之源坎儿井——万里水脉涌火洲”为题进行展示。她通过生动讲解坎儿井的结构原理、挖掘历史及其对吐鲁番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深刻阐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歌颂了古代新疆人民的卓越智慧和艰苦奋斗精神,这是一堂生动的生态文明教育课和爱国主义教育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参加“行走的思政课”展示活动图)
在交河故城,高昌区第一中学的梁国信老师带来了“交河寻迹 学史启智”教学展示。他 引领学生们穿行于千年遗址之间,追溯丝绸之路的繁华与文明交流的历史,讲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一部分的铁证,激发学生们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在新城西门村,来自高昌区亚尔镇美德天里小学的玛依拉·加拉丁老师以“探秘西门 研政启思”为题进行展示。她结合该村在乡村振兴、基层治理、民族团结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现场讲解党的惠民政策如何改变乡村面貌、改善人民生活,引导学生们感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四个自信”。
这四场教学展示,选址精准,主题鲜明,教学设计各具特色,充分体现了“课程实践化、实践课程化”的理念。我校教师全程认真观摩,深受启发。大家认识到,思政课不能局限于教室和书本,广阔天地皆是课堂。
此次吐鲁番之行虽行程紧凑、节奏密集,却为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教师们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意蕴深远的思政育人“充电之旅”,收获颇丰、感悟深刻。教师们实地观摩了授课教师如何将吐鲁番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人文底蕴、乡村发展实践转化为鲜活的教学素材,如何打破传统课堂边界、以沉浸式体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不仅汲取了先进的思政课教学设计思路与互动教学方法,更对“理论+实践”融合的思政教学新模式有了直观感知与深刻理解,为今后优化本校思政课教学、推动校地协同育人积累了宝贵经验。
(供稿/供图:王钰/王伞伞 初审:王巧巧 复审:刘月华 终审:周全新 编辑:朱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