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理解当前国际形势深刻变革,准确把握国家发展战略部署,引导广大师生深刻认识“一带一路”倡议的时代内涵与深远意义,激发青年学子投身国家建设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本周三下午,我校精心组织部分师生,在线观看了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院、国际关系研究院史志钦教授主讲的“经典照耀青春讲堂”系列讲座之《百年大变局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班(青马班)全体学员,以及教育科学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智慧交通学院、信息技术学院共200名学生代表参加了本次学习活动。
讲座伊始,史志钦教授高屋建瓴,首先深入剖析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深刻内涵与时代特征。他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新一轮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全球治理体系面临深刻重塑。在此背景下,中国的发展与世界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史教授通过详实的数据和生动的案例,阐述了变局之中蕴含的机遇与挑战,强调了保持战略定力、准确识变应变求变的重要性。
随后,史教授将论述重点聚焦于“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一核心主题。他系统回顾了“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近十年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从“五通”(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角度,详细阐释了倡议如何从理念转化为行动,从愿景转变为现实,为沿线国家乃至全球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史教授特别强调,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向高质量发展转变,是适应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他深入解读了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义,即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坚持开放、绿色、廉洁理念,努力实现高标准、惠民生、可持续目标。讲座中,史教授还就如何应对高质量共建过程中面临的风险挑战、如何更好地促进规则标准对接、如何深化创新与合作等领域分享了独到见解。
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座中,史志钦教授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开阔的国际视野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为在场师生带来了一场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启发性强的学术报告。他不仅从宏观层面解读了国家战略,也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一带一路”建设给相关产业、区域发展以及青年成长带来的实际机遇。史教授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力军,鼓励同学们要胸怀“国之大者”,关注世界大势,夯实专业基础,提升跨文化交流能力,将来积极投身于这一伟大事业,为实现民族复兴和促进共同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讲座过程中,会场秩序井然,师生们全神贯注,认真聆听,仔细记录。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吴园园表示:“史教授的讲座从理论与历史的高度让我们了解了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是一场生动的思政示范课。”大家纷纷表示,通过此次学习,对“百年大变局”的复杂性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战略意义有了更全面、更深入地认识,特别是对“高质量共建”的未来方向有了更清晰的把握,受益匪浅。
本次讲座是学校深化理论武装、拓展师生国际视野、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的重要举措之一。它不仅是一堂生动的形势与政策课,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启迪和精神洗礼。学校将以此次讲座为契机,继续引导广大师生关注国家发展,坚定“四个自信”,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的实际行动,鼓励青年学子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发展伟业,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展现新作为,为谱写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篇章、助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学校的智慧和力量。
(供稿:吴园园 初审:王巧巧 复审:刘月华 终审:周全新 编辑:朱隆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