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的墨玉,暑气正盛,情谊正浓。2025年7月10日,新疆职业大学32名结亲干部带着对“亲人”的深切思念,从乌鲁木齐启程奔赴墨玉县,开启了一场“亲情之旅”。这场因上半年工作繁忙与新校区搬迁而推迟近半年的相聚,在抵达当晚的一场倾盆大雨中更显珍贵——雨水洗去尘埃、消散暑热,仿佛为各族同胞的连心之约送上最真挚的祝福。

分村结对:把“炕头话”聊成“心里话”
此次结亲活动覆盖墨玉县奎牙镇巴什阿其玛村、哈鲁村、萨亚特村三个村落。32名干部按村落划分为3个小组,9人赴巴什阿其玛村、15人赴哈鲁村、8人赴萨亚特村,带着“走亲戚”的热忱挨家挨户走访。
在巴什阿其玛村,7月12日的雨后晴空下,葡萄藤正吮吸着养分生长,恰似结亲情谊在悄然滋长。干部们与亲戚围坐炕头,从“家里老人最近身体怎么样”“孩子暑假作业写完了吗”的家常,聊到“今年打算种几亩玉米”“长势如何”的农事,再到“党的惠农政策享受到了吗”的政策解读,句句关切像夏日凉风,吹散了距离感。
萨亚特村的走访则多了一份“精准对接”的细致。聂文燕主任带队的8人小组,首先来到村“访惠聚”工作队驻地,与队长陈钧深入交流基层治理、民生服务进展,详细了解亲戚们在参与村集体事务、思想动态等方面的情况。在几位沟通能力强的村干部陪同下,大家走进每户亲戚家,不仅询问收入来源、老人健康、子女就学等实际问题,还为每户送上慰问金,把“纸上帮扶”变成“手心温暖”。
哈鲁村的走访中,干部们则重点关注亲戚们的“急难愁盼”,有人惦记着“家里的打麦机该修了”,干部当场记下联系维修师傅;有人发愁“孩子普通话基础弱”,大家约定下次带教材来辅导……从生活琐事到长远规划,交流的深度里藏着“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真诚。


同心同向:让政策春风吹进千家万户
走访不仅是“拉家常”,更是“传党音”的过程。干部们结合亲戚们的生活实际,用通俗的语言宣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解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普及《民法典》中关于婚姻家庭、土地承包的条款。
“以前总觉得政策离我们远,现在干部讲得明白,原来‘民族团结’就是咱们互相帮衬、一起过日子!”巴什阿其玛村的阿卜杜热合曼·麦麦提听完宣讲后,指着墙上“永远跟党走”的标语说。在萨亚特村,一位正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大姐拿着干部带来的双语手册,跟着念“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眼里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情暖人心:结亲路上的“双向奔赴”
这场跨越近半年的重逢,处处是“双向奔赴”的感动。干部们行李箱里装着给孩子的文具、给老人的药品,亲戚们则早早备好馕和瓜果。“上次你们说喜欢吃我做的酸奶粽子,这次我提前三天就酿好了酸奶!”萨亚特村的热孜万古丽·艾则孜拉着肖莹莹的手,把一碗冰镇酸奶递过来。

雨过天晴的墨玉,田间作物长势正好,就像各族同胞的情谊在阳光下蓬勃生长。此次结亲活动,不仅是新疆职业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更让“民族团结一家亲”的理念在走家串户中深入人心。从政策宣讲到实事帮扶,从炕头交流到田间共话,干部与亲戚用真情搭建起连心桥,让各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同为新疆的繁荣稳定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图文:王梓颖、刘桂香、胡琼娟、周莹林 初审:王巧巧 复审:刘月华 终审:周全新 编辑:徐长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