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社会实践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信息技术学院2024年暑期“三下乡” 社会实践活动

发布日期:2024-07-05    作者:     来源:     点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三农”的团队理念,新疆职业大学信息技术学院于2024年6月30日,一行9人在指导老师郭伟宏、王娅颖的带领下,前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旨在充分发挥当代青年的知识才干,通过深入基层,在实践中培养青年社会责任意识和担当,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发展。

一、活动时间

2024年6月30日至2024年7月3日

二、活动地点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

三、活动目的

(一)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深入了解边防路沿线地区的发展现状,了解边防工作的实际情况,认识到边防工作的艰辛性和重要性。

(三)通过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培养积极向上的态度和乐于助人的品质。

四、活动内容

本次暑期三下乡活动,我们深入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围绕吐尔尕特口岸、文博馆、伊尔克什坦口岸、国门、护边路及地震纪念碑等地,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取得了显著成效。



通过实地考察、与边防官兵交流等,学生们不仅增长了见识,也提高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此次活动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情怀,也为学生们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吐尔尕特口岸

探访吐尔尕特口岸,我们深感其作为中吉贸易桥梁的重要性。吐尔尕特口岸自1881年起正式与沙俄通商,拥有上百年的历史。站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我们仿佛能听到历史的回音,看到一代代人为促进中吉两国贸易和文化交流所付出的努力。

而现代化的通关设施和繁忙的贸易场景,又让我们感受到了口岸在新时代的活力与希望。这次经历不仅让我们对吐尔尕特口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也让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这个和平与发展的时代。

(二)伊尔克什坦口岸

在伊尔克什坦口岸,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我们目睹了货车排队等候入境的壮观场景,感受到了中吉两国贸易往来的频繁与紧密。同时,我们也向边防检查站的民警们致以崇高的敬意,感谢他们为守护国门安全所付出的辛勤努力。

站在口岸,我们仿佛能感受到两国人民跨越国界的深厚情谊。繁忙的贸易往来,不仅促进了经济发展,更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口岸的现代化建设,展现了国家对外开放的决心与成就。这里,是连接中吉的桥梁,更是友谊与合作的见证。我们深感自豪,能亲眼见证这一重要通道的繁荣景象。

(三)乌恰县文博馆

走进文博馆,我们仿佛穿越时空,感受了乌恰县悠久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民族风情。一件件珍贵文物,不仅展示了柯尔克孜族人民的智慧与勤劳,也激发了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一楼的展厅里,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乌恰县历史文化的展板,通过这些展板,对乌恰县的地理位置、历史沿革、民族风情等方面有了初步的了解。此外,还有一些关于乌恰县的自然风光、矿产资源等方面的介绍,从而让我们对这个地区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我们看到了许多关于新疆各民族文化的展品,如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民族的传统服饰、乐器、工艺品等。这些展品让我们感受到了新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也让我们认识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四)参观国门、重走边防线

(1) 参观国门

国门和护边路的探访,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边疆战士们的艰辛与不易。他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坚守在岗位上,守护着国家的安全与稳定。我们向这些无名英雄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图为在国门前重温入团誓词)

站在巍峨的国门前,中吉两国的边界线清晰可见,让我们深感责任重大,心潮澎湃。在这片神圣的土地上,我们庄重地重温了入团誓词,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回响在心头。誓词不仅是对过去的承诺,更是对未来行动的指引,它激励着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勇于担当。

(2) 重走边防路

随后,我们踏上了重走边防线的旅程。沿途,山川壮丽,风景如画,但更吸引我的是边防战士们坚毅的身影。他们不畏艰难,默默守护着国家的安宁与稳定。这份精神,让我们深受感动,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国家贡献力量的决心。在边防线上,我们感受到了祖国的强大与温暖,也更加珍惜眼前来之不易的和平生活。

(图为重走边防路)

让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在戍边路的尽头,那块由布茹玛汗·毛勒朵亲手镌刻的“中国石”。它不仅是一块石头,更是信念与坚守的象征。字迹遒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无数守边人的故事,让人心生敬意。站在这块石头前,我们仿佛能感受到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使命,也更加坚定了我们守土有责、守土尽责的信念。

戍边路的终点,夕阳如熔金洒落,布茹玛汗·毛勒朵的“中国石”在余晖中更显庄重。它不仅是路标,更是精神的灯塔,照亮了无数守边人的坚守与奉献。我们站在这,感受到的不仅是地理的边界,更是心灵的震撼。这石,这路,让我们深刻理解到,真正的守护不仅仅是身体的站立,更是心灵的坚守。这份感悟,如同戍边路上的风,吹进了我们的心田,让我们更加珍惜眼前的和平与安宁。

(图为重走边防线路)

(五)乌恰县地震纪念碑

我们参观了地震纪念碑,缅怀了在地震中逝去的同胞们,同时也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图为参观地震纪念碑)

参观乌恰县地震纪念碑时,心中涌动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思考。纪念碑矗立,铭记着那场灾难的沉痛,也见证了灾后重建的坚韧与希望。站在碑前,我仿佛能听到时间的回响,感受到那份不屈不挠的力量。灾难虽无情,但人间有爱,我们学会了在逆境中相互扶持,共同前行。这份感悟,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也激励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无论遇到何种困难,都要保持坚强与乐观。

五、活动总结

戍边路,不仅仅是一条蜿蜒的边防线,它更是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精神纽带,引导着广大学生踏上了一场深刻的爱国之旅。踏上这条路,学生们仿佛穿越时空,亲身体验了守边人的艰辛与奉献,那份对国家的深情厚谊,让他们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

在戍边路上,学生们不仅领略了边疆的壮丽风光,更深刻理解了国门的重要性,以及边防战士们默默守护的意义。这份体验,如同种子般深植于他们的心田,逐渐生根发芽,成长为坚定的爱国意识、国门意识和边防意识。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宝贵的品质将伴随他们成长,成为他们报效祖国、服务社会的强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