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教学研究

    圆形方孔与多元一体:钱币记录的中华 民族共同体意识——我校师生收看 “经典照耀青春讲堂”第一讲

    发布者:  时间:  浏览:2024-10-10 18:46:41


          2024年10月9日下午,由自治区党委教育工委、自治区教育厅主办的2024年秋季学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公共选修课“经典照耀青春讲堂”第一讲开讲。中国钱币博物馆原研究信息部主任、中国钱币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博协钱币与银行博物馆委员会秘书长王永生以“圆形方孔与多元一体:钱币记录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讲述了钱币的发展过程和钱币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载体,展现着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共同历史记忆,立体式呈现了各族人民长期以来守望相助、团结奋斗的生动画卷。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工、青马班学生、各学院学生代表通过远程视频直播聆听了报告。

          王永生老师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孕育阶段、中华民族自在发展阶段 、中华民族从自发到自觉联合阶段三方面展开,以“圆形方孔”这个全新的视角,论证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阐释了“大一统”思想的钱币表述,从而为更好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实物物证。讲座内容丰富、视野开阔、选题新颖,融历史、考古、文化、民族为一体阐释,逻辑清晰、论证严密,为解读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不失为一堂生动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辅导课,更是一堂生动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课。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朱继悦听完讲座后表示:“这次以钱币为主题的讲座让我感受到了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让我以一个独特的视角更深层次地理解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在今后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授课工作中,我将学思践悟、凝心铸魂,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公共管理学院法律事务2401班同学晁伟智在听完讲座后表示,在王老师的讲述中,能从一枚枚小小的钱币中看到了各民族不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以及逐渐形成的“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格局。整堂课立意深远、干货满满,让大家从更丰富的文化符号视角中去探析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收获良多。